返回上一级

2025.09.06[澳門日報]--灣區商業論壇:與AI分工 共創經濟

发布日期: 2025-09-06 打印

【本報消息】北師香港浸會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的“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商業論壇”昨起一連兩天在澳舉行,以“智能時代下商業與博雅教育的展望”為主題,探討智能技術浪潮下國際商業生態、可持續發展路徑、 商業教育革新及跨文化合作的未來走向。一眾講者均認為人工智能成時代趨勢,要學會與AI“分工”與規範使用,共同創造經濟新篇章。

教科人才協同發展

論壇昨日上午九時假永利澳門酒店舉行開幕式。北師香港浸會大學校長、香港人文學院院士陳致、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副局長黃嘉褀、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(教與學)周偉立、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,以及二百名來自內地、香港、澳門、丹麥、荷蘭、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、企業或機構的精英、師生出席。

陳致表示,當下人工智能重構商業邏輯,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命題,期待論壇可突破認知邊界,拆解學科壁壘,在智能科技與人文關懷的交匯處尋找新可能,並可締結創新紐帶。

黃嘉褀表示,享“一國兩制”優勢的澳門,將善用國家政策,統籌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體化發展,推進澳琴國際教育大學城等項目,參與大灣區智能建設。澳門還參與籌建大灣區高校技術轉移轉化中心,四所原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已重組,助力經濟多元與科技成果轉化。

聚焦培養軟性素養

周偉立受訪時表示,人工智能對高等教育衝擊顯著,未來學生無論從事哪種行業,均需與AI協作,掌握AI應用能力,成為必備要求。AI在創意聯想領域發展迅速,人類優勢空間縮小,教育需重點培養“AI不可替代”或“人類比AI做得更好”的能力,以應對競爭挑戰,如情感感知與表達。期待港澳高等教育界加強合作,尤其推動學生間的交流。

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晗受訪時表示,現時應重點培養的“軟性”素養,包括批判性思維、道德倫理素養、領導力,讓學生有獨立分析、判斷資訊,避免被人工智能生成內容誤導,形成自主決策能力。

在團隊協作、項目推進中發揮統籌協調作用,是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。更重要是確保人才在運用技術時堅守道德底線,符合社會倫理要求。這些素養可讓人才在就業競爭、業績表現及長期職業發展中形成獨特優勢,成為區別於他人的關鍵因素。

媒体链接:https://appimg.modaily.cn/app/szb/pc/content/202509/06/content_432995.html

最后更新:2025-09-08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